为推动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规划实施,进一步讲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故事,每周精选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最新动态,邀您一同见证这条经济带上的发展脉动与创新活力。
1.长江、淮河等流域将迎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水利部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据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6月19日至21日,黄淮、江淮、江南北部西部、西南东部南部、华南西部及湖北等地将有大到暴雨,主雨区重叠度高,其中安徽中部、湖北东部南部、河南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东南部、重庆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局地可能有特大暴雨。
本次强降雨过程覆盖范围广、降雨强度大、洪涝灾害风险高。受其影响,淮河上中游干支流,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支流乌江、清江、洞庭湖水系澧水、沅江,西江上游红水河及支流柳江等主要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其中澧水可能全线超警、淮河上游干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皖南山区、湖北和河南交界大别山区,澧水、沅水流域,贵州南部、广西西北部西江支流盘江、濛江流域等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中国水利网)
2.盐城市政协主席会议围绕提升盐城港能级打造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协商建言
展开剩余77%近日,盐城市政协召开九届四十六次主席会议,围绕“着力提升盐城港能级,打造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协商建言。市政协主席羊维达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连春到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会议认为,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江苏沿海发展等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关于全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盐城实施方案》,有力有效发展壮大盐城港集团,积极推动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建设。
会议建议,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进盐城港总体规划修订工作,主动与上位规划对接衔接,以更高定位建设和发展盐城港。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提升进港航道等级,加强港口码头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增强盐城港发展能级。进一步做好“联”的文章,深化拓展与国内主要枢纽港口和沿淮城市内河港口合作,开辟淮河流域航线,推进多式联运,培育壮大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打造河海联动示范区。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加大资源整合、政策支持、人才支撑等力度,更好推动盐城港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政协)
3.一杯云雾茶背后的海州“茶史”
连云港云雾茶,以其依山傍海、云雾滋养的独特生长环境而形成独特品质。从其发展历程,可以探究千年以来海州地区特有的历史茶香。
盛产云雾茶的云台山脉
云台山景区茶园
唐代,饮茶习俗逐渐向全国范围流传。明代《云台山志》及清代《江南通志》均提及海州产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
连云港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于北纬34°的茶叶种植北限边缘。云台山区四季分明、云雾缭绕,高山云雾气候(年均约200天云雾)适宜茶树生长、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唐代文献记述“高山云雾出好茶”也高度契合。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气候较为温暖的时期,淮河以北地区(包括海州)的茶树种植北限有所扩展。在连云港宿城发现的唐代寺庙遗址中,出土了与饮茶相关的器具(如茶碾、茶碗),至五代南唐时海州茶已属贡品。(新华日报)
4.安徽发布首个水文化专项规划
安徽省水利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发布《安徽省水文化建设规划(2025—2030)》,这是安徽省首个水文化专项规划。
《规划》聚焦长江、淮河、新安江、大运河四大核心载体,以城市为片区串联建设重点,系统推进顶层设计、遗产保护、工程融合、阐释研究、传播矩阵五项攻坚行动,重点培育“水韵江淮(水文化遗产)、水润江淮(水工程文化)、水育江淮(水科普水哲理)、水美江淮(生态景观)、水耀江淮(治水名人)、水绘江淮(艺术创作)”六个品牌矩阵,构建全域水文化建设新格局。(中国水利报)
5.从“一群港”到“港口群”,盐城港向海图强书写崛起壮歌
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的出海门户,盐城港以“一港四区”协同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从传统产业港向现代化物流枢纽港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型体现在智慧化升级和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
当前,盐城港正全力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强化“公铁水海”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交汇点新闻)
素材综合整理自: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网、江苏省政协、交汇点新闻、新华日报等
发布于:江苏省驰盈配资-石家庄股票配资-配资炒股网站平台-免费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