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看好了,这可不是普通的黄土,这是咱大寨特产的'海绵田',存水养苗一把好手,比城里人用的保湿霜还管用!"郭凤莲对着手机镜头,弯腰抓起一把黝黑的泥土,指甲缝里立刻嵌满了肥沃的土壤。这位78岁的老人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活像个得了满分的小学生。
镜头一转,72岁的贾承富正抡着铁锹挖土,露出土层下金黄的秸秆。"瞧瞧这'千层饼',一层土一层秸秆,老祖宗的智慧都在里头嘞!"直播间的年轻人炸开了锅,弹幕唰唰往上窜:"奶奶厉害了!""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求开网店卖大寨小米!"
这事儿要搁在五十年前,谁能想到当年的"铁姑娘"会在网上教人种地?郭凤莲摸着观景台石墩上的凹痕,那是当年用镐头一下下凿出来的。那时候她和乡亲们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修梯田,手冻裂了就用布条裹上接着干,现在想想都觉得虎口生疼。
1953年的寒冬,陈永贵蹲在狼窝掌的乱石滩上,拿着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圈。"在这儿修梯田?老陈你糊涂了吧?"同村的李老汉直摇头。陈永贵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怕啥?石头再硬还能硬过咱庄稼人的骨头?"那会儿没人相信石头缝里能种出庄稼,可二十五道石坝硬是在冰天雪地里垒起来了。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当年大寨人为了修梯田有多拼。郭凤莲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下大雨,刚修好的梯田眼瞅着要被冲垮,十几个姑娘手挽手跳进水里当人肉沙包。水退了,姑娘们的腿上全是血道子,可谁也没喊一声疼。那会儿流行一句话:"石头开花",说的就是这股子倔劲儿。
直播间里突然有人问:"奶奶,现在都用无人机施肥了,您觉得靠谱不?"郭凤莲乐了:"咋不靠谱?虎头山下那个温室的王浩博士,用那玩意儿给核桃树'打点滴',产量直接涨了三成!"她顿了顿又说:"不过要说看庄稼害没害病,还得老把式赵根旺那双火眼金睛。"
说起赵根旺和王浩的"恩怨",村里人都当笑话讲。有回王浩的监测系统显示西坡的核桃树缺钾肥,老赵头一摆手:"扯淡!树叶发黄就一定是缺肥?万一是长蚜虫呢?"俩人吵吵嚷嚷跑到地里一看,还真是蚜虫作怪。王浩挠着头嘿嘿直笑:"您这双眼睛,比啥高科技都准!"
去年大旱,多亏了智能灌溉系统保住三百亩玉米。郭凤莲站在田埂上看着喷头精准地给每棵苗浇水,突然想起当年和陈永贵一起拿脸盆接雨水的日子。那会儿为了收集雨水,全村人把锅碗瓢盆都摆出来了,现在想想又心酸又好笑。
今年清明,郭凤莲带着小孙子爬虎头山。孩子指着层层叠叠的石坝问:"奶奶,这些石头墙是谁修的呀?"她望着漫山遍野的梯田,忽然想起小时候学的《愚公移山》。山脚下5G基站的蓝光一闪一闪,直播间里年轻人在刷"大寨精神yyds"。她掏出手机拍了张春苗破土的照片,配上句话:"种地的人换了花样,土地还认得咱。"
下山的路上,郭凤莲摸着石墩上的老茧,那是半个世纪前留下的。直播间的新消息提示音叮叮咚咚响个不停,她突然明白了什么。不管是镐头还是无人机,不管是石坝还是5G基站,说到底都是为了让这片土地长出更好的庄稼。就像陈永贵当年说的:"让石头开花",只不过现在的"花",开得更加灿烂了。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驰盈配资-石家庄股票配资-配资炒股网站平台-免费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